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

Brainstorming session(集思廣益會議)

brainstorming session and outline the purpose of the session:
to get as many ideas as possible on the subject of your choice. Allow people clarification of your intentions but be careful not to suggest specific solutions and try not to place any barriers to solutions at this stage. For now, they should pretend that anything is possible.


Run through the brainstorming rules:
  • Postpone and withhold your judgment of ideas
  • Encourage wild and exaggerated ideas
  • Quantity counts at this stage, not quality
  • Build on the ideas put forward by others
  • Every person and every idea has equal worth

參考資料:

http://www.army.mil/ArmyBTKC/docs/Brains_Sess_Guide.pdf

http://www.scottberkun.com/essays/34-how-to-run-a-brainstorming-meeting/

http://www.brainstorming.co.uk/tutorials/runningabrainstormsession.html

傳播符號學理論---非語文傳播

書名:傳播符號學理論
作者:John Fiske
譯者:張錦華、劉容玫、張嘉蕊、黎雅麗
出版社:遠流出版社
日期:2008/11/15(出版十六刷)
-------------------------------------------------------------------------------------------------
讀者以第四章的符碼中「非語文傳播」做為初探

非語文傳播
非語文傳播(non-verbal communication,簡稱NVC),是透過現場符號,如手勢、姿態、眼神、聲量…等要素來表達的,這種符碼只能傳遞此時此地的訊息。也就是說,現場符碼只能在面對面的情況下進行。它們具有兩項功能:
  1. 它們可以傳播指標性的訊息。聽者可以藉由發言者的態度、情緒和社會地位去揣摩並進而理解傳播者的意念。
  2. 它們可以進行情境的互動影響(interaction management)。這類符碼可以幫助譯碼者掌握其與他人的關係,藉由表情、動作和語調,表達內心的想法和意念。


現場符號的主要傳遞工具(transmitter)是人類的肢體。
阿吉爾(M.Argyle,1972)曾列舉出十種現場符碼,並且提示它們所傳遞的意義。
  1. 肢體接觸(bodily contact):
    當人們在某時某地與某人進行某種肢體接觸,都是透露他們彼此之間關係的重要訊息。肢體接觸與接近性這兩類符碼都會隨著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極大的差異。Ex:英國人與其他民族比較起來,他們幾乎是所有文化中最不常與人作肢體接觸的民族。
  2. 接近性(proximity or proxemics):
    人們與他們接近的程度可以顯示出他們之間的親疏程度,不同距離似乎表明顯不同的意義。Ex:三呎是親密距離、三呎到八呎是人際距離、八呎以上則是半公眾距離…等。不過,這些實際的距離也會隨著當地的文化而有所改變。Ex:阿拉拍人的人際距離可以接近到只有十八吋、中產階段所保持的人際距離就比藍領階級的人際距離要來得大些。
  3. 方位(orientation):
    人們以何種角度和方位與他人相處也是衡量彼此關係的指標。Ex:正視對方可以代表是親密得,但也可以是具有侵略性的行為、九十度的角度則透露出合作的訊息。
  4. 外型(appearance):
    (1)人們自由選擇的結果,Ex:頭髮、服飾、化妝打扮
    (2)人們無法掌握的部分,Ex:身體、體重
    無論在任何文化中,頭髮一直被視為身體外觀中最具「彈性」的一部分,因為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改變它的造型,使得它格外具有意義。外型通常可以顯露一個人的個性、社會地位,尤其是他的服從性。Ex:青少年常以頭髮和服飾來展現他們對於成人價值的不滿與反叛。
  5. 頭部動作(head nods ):
    主要表現在情境的掌控和互動上,尤其是在交替式的談話中。Ex:點頭意味著允許對方繼續談話的內容,而快速頻頻點頭可能隱含著發言的意願。
  6. 表情(facial expression):
    表情是由眉毛位置、眼睛形狀、嘴形和鼻子大小等因素所共同的決定的,不同的組合會產生不同的臉部表情。臉部表情是所有現場符碼中,較沒有文化差異的一類。
  7. 手勢(gestures or kinesics):
    人們的手勢雖然主要是藉由手和手臂的運動所構成的,但頭和腳的動作也相當重要。它們在演說等語言傳播中彼此相輔相成,它們不僅可以傳達一般的情緒,也可以流露出特殊的情感。Ex:間歇性、強有力的上下擺動,透露出強烈的駕馭慾望,而連續性的旋轉動作則隱含著企圖解釋或意欲贏得同情的渴望。這些指標性的動作外,也有另一類具有象徵性的動作。它們經常帶有侵略性和猥褻性,而且特屬於某種文化或次文化:像V字形這個符號就是一個例子。
  8. 姿勢(posture):
    人們的坐姿、站姿或睡姿也或多或少透露了一些有限但有趣的訊息。這些符碼通常關係到有關人際互動的態度,Ex:友善、敵意、優越感或自卑等心態可藉由姿勢傳達出來。姿勢比表情更不容易控制:表情或許可以隱藏人們內心的不安,但是一個人的姿勢卻難以掩飾他潛在的焦慮。
  9. 眼神與目光接觸(eye movement and eye contact):
    人們與他人相處時,他們目光接觸的時機、頻率和長短可以透露出彼此的關係,尤其眼神更隱含人們心中想要建立的關係。Ex:瞪視對方意味著挑戰和駕馭、直視對方則蘊含維繫友誼的期待…等等。
  10. 演說中的非語文部分(non-verbal aspects of speech):
    (1)音調符碼(the prosodic codes)使用會對語言的意義構成影響,語調和重音是使用它的主要重點。Ex:「星期天商店有營業」藉由不同的聲音和語調而形成肯定句、疑問式或否定句等不同的表達方式。
    (2)超語言符碼(the paralinguistic codes)則可傳遞出有關說話者的種種訊息。Ex:說話者的語氣、音量、速度、文法毛病等因素都可以透露出他的情緒、個人特質、階段、地位以及他看待聽眾的等等訊息。

以上這此現場符碼的分類是根據它們所使用的媒介來區別的。

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

讀:非語言傳播

非語言傳播(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Human Interaction)
原著:Mark L. Knapp Judith A. Hall
譯者:陳彥豪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有公司
日期:中華民國88年9月初版一刷
----------------------------------------------------------------------------------------------
(Ray Birdwhistell),要拋開人類的互動以及只做語言行為的診斷跟只做非語言行為的診斷的研究都是不容易的。因此非語言研究的學者使用「溝通」或是「面對面的互動」的語彙從事非語言的研究。

「非語言」的定義
(1) 最重要的定義是有關非語言研究的學者探討的一些特定行為(EX:面部表情、眼睛凝視等等)。
(2) 以它們各別的功能來定義。EX:語言的和非語言的區分在於語言行為是敘述性和概念性的---為的是傳達理念----而非語言行為為的是傳達感情。
(3) 劃分語言/非語言為二的方式,就是從腦部資訊傳遞的過程來看,最常見的非語言訊號的指標就是指被製造出來的行為,有時候在腦部裡面詮譯這些訊號的態式才是相關的指標。

非語言訊息的傳遞
腦的左半葉主要傳遞的是有先後順序排列的、數據的、語辭的、或者語言系統的資訊;而右半葉主要傳遞的是非語言的、類比的、或者整體的資訊。因此,腦的右半葉擅長於傳視覺的/空間的關係訊息,這些關係訊息在傳統上來說被認為是屬於非語言的刺激物。

Mackey的意圖模式
探討以及詮譯我們這一個稱為非語言傳播的學術領域有很重要的涵義。正如Mackey(1972,p-24)所述的:
  我們可以預期這四種型態的情境,在它們的動力和科學性的解釋上,都需要先察覺它們之間的根本差異性,才能充分地瞭解它們的存在。因此在非語言「傳播」上所進行的實驗應該盡可能地針對它們這個四種不同的形態的差異性來設計 這個設計是很重要的。

Mehrabian的研究工作(1970;1981)主要集中在對人們構成各種非語言以及/或者隱性的行為上面的指物,也就是說,我們附著在這些行為上面的意義。這些廣泛的測試結果顯示出三個層面的觀察角度:
(1)立即性:有時我們藉著對事物的評估來對它們做出反應---正面的或負面的、好的或壞的、喜歡的或是不喜歡的。
(2)地位:有時我們會制定或感受那些對我們指出來個種不同地位層次的行為---強的或弱的、高級的或附屬的。
(3)反應性:指的是我們行為的感受力---慢的或快的、積極的或消極的。
結論:這三個層面的觀察角度似乎是對我們周遭環境的基本反應,說且也反應在我們賦予語言與非語言行為的意義的方式上面。

Ekman和Friesen(1969)的概念模式是依循像下列這種的持續模式:
內在的製碼---圖像的製碼---武斷的製碼
Ps:
(1) 它是一個持續的模式,不是分離的種類。一個行為可能會定位在這些分段點的兩點之間。
(2) 語言行為主要是位於持續模式的右側,非語言行為似乎偏向中間和左邊,但有例外。
(3) 這三類製碼的主要區別的特點在於符碼對它的指涉物的空間距離,也就是說,符碼所指的事物。

在整體傳播過程中非語言傳播的觀宗角度
Argyle(1988)在人類溝通中找出了幾個非語言傳播行為的主要功能如下:
(1) 表達情感
(2) 表現人際的態度(喜歡/不喜歡,控制/屈服…等等)
(3) 呈現一個人的個性給其他的人
(4) 伴隨語言以便處理交談的順序、回饋、注意力等等。

Scherer(1980)找出了四種非語言的信號的功能:語意的、語法句構的、實用的、對話的。

Ekman研究非語言行為的功能方法用了一些Argyle和Scherer提出的概念,但是還是強調了跟語言行為之間的相互關係(Ekman,1965)。非語言行為能重複、抵觸、取代、加強、或調整語言行為。

非語言傳播的理論作品和研究可以分成五個領域如下:
(1)溝通環境
(2)溝通者的體態外表
(3)空間學
(4)身體移動或動作行為(手勢、體態、觸模、臉部表情、以及眼睛行為)
(5)並行語言(音質及包括潛在的反應、停頓、沉默在內的發聲法)
此讀者以「身體移動或動作行為」研究方面進行初探。

人類溝通中姿勢和體態的效果
姿勢是什麼呢?姿勢是身體的(或身體的部分的)移動,用來傳遞一個理念、企圖、或感情。姿動可以用很多方式來分類(Marris,1977),但是主要的類型可以分成下列兩種:
(1) 語言無關的姿勢
(2) 語言有關的姿勢

語言無關的姿勢
也稱「象徵態勢」(embllems)(ekman,1976:Ekman,1977)或是「自主性姿勢」(autonomous gestures)(Kendon,1984:Kendon,1989)。這些姿勢都是非語言的動作,有著直接的言辭上的翻譯或者字典上的定義,它們往往包含了一兩個字或一個短語。屬於同一文化或是同一次文化的成員。Ex:「圈圈手勢」表示了「一切順利」,是一個跟語言無關的姿勢。在某些談話的情境中,它可能代表的「零」或是「沒有價值」的。

「經得起考驗」的真實象徵姿勢,至少要有70%的製碼者(encoders)一定要類似的行動表現才行。這些制定好的姿勢然後再送到給一群解碼者(decoders)來看,他們被要求找出這些姿勢的意義,以及在日常生活情況中,這個意義反映出來自然運用這些姿勢的程度如何。主要用在玩像比手劃腳的遊戲通常並不被認為是「自然的」姿勢,需要言辭的發明與表現也被剔除在外。


語言有關的姿勢
學者們設法跟語言相關的姿勢的各種類別用不同的專業術語加以分類(Efron,1941;Ekman,1977;Kendon,1989;McNell & Levy,1982),但是有四個常見的類型逐漸出現:
(1) 跟說話的人的指涉物---具體的或抽象的---有關的姿勢。
  我們說話的時候,會用姿勢來構成話話內容的特色,有時候,這些姿勢會是忠實描繪出具體指涉物的動作。Ex:用沙漏比劃出一個「女人的身材」來描繪出這個指涉物。


(2) 指出說話人與指涉物有關的姿勢。
  說話人對指涉物的指引。Ex:手掌向上表示更多的不確定(「我想」或「我不確定」);手掌向下表示確定(「很清楚地」或「絕對地」);手掌向外,面向聽的人表示強硬的聲明(「讓我把這一點說清楚…」或「請各位鎮靜);手掌面向說話人表示心中懷著某個概念(「我有個好主意…」);說話人手掌向上是當他在請求或是甚至於期望結束一個打招呼問候的時候。


(3) 用來作為說話人的論述的視覺標點的姿勢。
  這些姿勢強調單一的字或比較大的陳述單位。Ex:在空中敲打著手或拳頭或是敲打在另外一個東西的上面,也可以用來增加強調的策略以及在視覺上「畫出」正在強調的一點的重要性。


(4) 協助兩個交談者之間口話對話的調節組織的姿勢。
  交談的姿勢則留意到跟說話人有關的另外一位交談者的存在,而且有助於調節和組織對話的本身。由於這些姿勢主要用來指示者談者的持續介入以及所分享的角色,它們只有在其他人面前才會發生。Ex:(1)當甲方提到乙方前面引出的議題的時候,他會很快地用手或手指頭指著乙方,這個姿勢可以翻譯為「正如同你所說的」;(2)在回答乙方問題的時候,甲方開始談到一些有必要但是似乎沒有關連的資訊,而且就在那個時候,甲方把他(她)伸直的手戳向乙方,意思是說「我現在是要談你的問題了。」

姿勢、體態、和語言之間的協調
這種介乎身體和語言比較大的比較小的單位之間的同步叫做自我同步。除了自我同步以外,這些方式說明了一種互動的協調同步也一樣存在。互動的同步雖然在動作和言語的改變方向上同步,但是並不意味什麼樣的行為會改變或是這些行為又是如何改變的。從另一個層面來看,互動的協調可以經由互相配合的行為---同時間發生的類似行為(體態的一致或動作的模仿)或在先後順序下發生的類似行為---而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