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樂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樂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參訪明新科技大學樂高機器人比賽

地點:明新科技大學
時間:98年10月18日

藉由這次的參訪機會,讓我更了解電腦樂高方面的應用,並且也擴增我的視野,發現用樂高可以做出很多的東西,只要想的出來的,幾乎都可以實現,這群玩樂高的人真的很厲害!



















這組是打鼓機器人,藉由影片中的聲音節奏,會一致性的揮動他們的手臂,發出鼓聲,另外也會隨著鼓聲產生光影的變化喲!(這四個機器人,好司愛!尤其是後面那隻的背影就讓我聯想到多啦A夢)

























這個是用電腦樂高,做出的吉他,它是利用波音波感應器所組裝的電子吉他,使用者只要用弦的位子來調整音調,聲音波就可以偵測到不同的距離,而出不同的聲響。它真的能彈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喲!


























它就是「Michael Jackson」,沒錯,就是在音樂界鼎鼎大名的流行音樂界之王。它可以跟隨著音樂彈吉他,並且左腳也跟著拍子不停舞動。它可是拿到電腦樂高高中組第一名的冠軍喲!



























這是利用電腦樂高,做出一系列的裝置互動,很奇特的是,當使面者站在梵谷這幅畫前,梵谷就會開始抽煙,它是利用超音波感應器偵探到在一定距離內的物體,就會產生煙霧。此外另外二幅則是蒙娜麗莎的眼睛會跟隨著人移動,以及悲傷的女人只要偵探前面的人就會流眼淚。




















這個機器狗,是利用伺服馬達的元件所組成的,它可是會表演握手、劈腿、翻滾、抬腿尿尿的勢式。




















這款相撲機器人比賽是最典型的高樂競賽,它是利用光源來判別地上的黑線,還有利用超音波來判別敵人的位置,不停地推擠敵人,即可獲勝。

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Seymour Papert之建造論(Construcionism)

  • LEGO Mindstorms是經歷十五年的研發時間,而在1998年開始量產發售,它是著名的丹麥樂高集團(玩具製造商)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以學習及認識論著稱的研究機構)合作的計畫成果。同時,Seymour Papert是整個認識論與學習研究群的領導者,有關LEGOMindstorms的學習理論基礎主要根源於他所提出的建造論(Construcionism)。
  • Papert所提出的建造論是建立於兩個不同的建構(construction)觀念:
    一是學習是主動的建構新知識,而不是被動的接受;
    二是透過對事物的操弄,並且進一步的呈現、發展,或與人分享而達到個人有意義化的建構學習(Papert & Harel,1991)。
  • 建造論也支持建構論的觀點:學習者是一個主動的知識建構者,然而也強調在外在作品的建造,因可讓學習者彼此分享創意。雖然沒有外在作品的創作,學習者仍然可以建構且表達知識,但有更多的證據顯示藉由外在作品的創作,學習者可以有更互動,以及分享他們所瞭解的事物及想法。

參考文獻:

1.http://jcntwork.blogspot.com/2009/06/blog-post.html
2.謝建全 施能木 鄭承昌 (民93)。機械人組合教學輔具在國小學童創意學習與問題解決歷程教學上之應用 。http://www2.nutn.edu.tw/gac646/book/book47/%E8%AB%96%E6%96%87p1-p1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