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符號與社會--藝術生活的符號結構

書名:符號與社會
作者:林信華
出版社:唐山出版社
出版社日期:民國八十八年七月初版
-------------------------------------------------------------------------------------------------
讀者以「藝術生活的符號結構」作為初步的了解。

符號作為美學行動
1.美學行動最主要並不是像指示行動一樣,關聯於實在的描寫;也不是一個社會關係(例如宗教儀式)的確立。相反地,它的目的乃是一個確實的建立。


2.胡塞爾在這個與現象學觀照相同的審美觀照中,離開只是單純的審美享受,進一步地建構一個關於科學的新領域。雖然這個新的現象學科學可以說明審美活動與美學的先驗基礎,但是將與自然或社會直接聯繫的軀體還原到先驗的自我時,所是的審美情感與享受也同時被還原。

3.梅洛-龐蒂(M. Merleau-Ponty)將軀體作為開展審美活動的基礎。
 (1)審美的空間向度就是在軀體的移動當中自然地展開。
 (2) 在軀體的移動中(當然包感官的活動),空間的知覺與事物的知覺、或者事物的空間性與事物的物性存在乃是不可分開的問題。
 (3) 我們的軀體首先並不是在空間與時間之中,重要的是我們的軀體乃是走入空間與時間。
 (4) 軀體所發啟的審美活動一開始就是動態的,並且審美的空間性與時間性(或一般的歷史性)也隨之而成,也就是審美的對象世界也隨之而形成。
 (5) 將審美活動帶回到軀體性以及它的空間中,事實上已經填補自我的情感空虛性,並且比較好地說明相互主體間的意義與情感交流。情感的行為因此涉及到世存有的整體性。

4.藝術對於卡西勒而言,乃是體現人類創造性特徵的一種象徵符號的形式,象徵符號不是一種抽象的記號,而是一種感覺的形式。一旦我們從視覺中失掉了這些感覺的形式,我們也將失掉了審美經驗的基礎。

5.李維史陀而言,總是能按照索緒爾提出的方式來加以規定,即形象與概念之間的一關聯項。在這樣形成的聯合體中,形象與概念分別起者能指與所指的作用。

美學原理與直觀符號
1.符號意義與規則只是審美活動的一個根本的必要條件,它還而想像力,也就是客觀符號結構的主觀創造。

2. 藉著李維史陀的思維,梅洛-龐蒂與耶閔斯列夫的共同理念可以這樣地傳達,即「結構乃是符合下面兩個條件的組成。」
 (1)它是一個由內在的內聚性所構成的系統。
 (2)這個內聚性(對一個孤立系統的觀察者來說並不是那麼容易接近)在轉化的研究當中揭露自己,並且經由這些轉化,相同的特性在不同的系統中也揭露自己。

3. 審美活動藉著感直接性以及符號結構來創造美感,這時也在建構或重構世界的某些方面以及符號系統構來創造美感,這同時也在建構或重構世界的某些方面以及符號系統本身。

4.對於梅洛-龐蒂而言,世界所有東西的實體性都是以軀體的在世存有為前提,而不是軀體以作為實體的結構為前提。「軀體的概念並不是作為世界的對象,而是作為與世界溝通的中介;世界因此也不是作為被決的對象之總和,而是作為我們經驗的潛在視域。」

5.梅洛-龐蒂的姿勢(geste)概念,它們的意義仍就是一個結構性的世界。在邏輯結構之中,概念於任何場合中都須與直覺之結構互相連結。「無結構的」不只是不能被構想,它甚至也不能被知覺以及不能做為對象而被直覺到。

6.審美經驗正是存在於這種對動態形式的專注之中。其次,在藝術論中,卡西勒認為藝術除了是對我們情感與情緒的複寫之外,藝術是藉著形構(formation)而表現的。
補充:所謂的形構,實質上是把藝術家要表現的意念、情感、形象通過一定的感性媒介物加以客觀化,使之成為可以傳達的東西。

7.藝術形式是象徵符號性的,而它們的系統也具有統一性與連續性。


文學、語言符號與美學訊息
1.索緒爾的符號學藉著同一或與差異性的概念進一步地提出更重要的考慮。
 (1)符號的任意性。
 (2)構成任何語言都必須有大量的符號。
 (3)系統的性質相當複雜。語言系統是一個複雜的機構。人們要經過專家、語法學家、邏輯學家等等的參與才能對某一變化有所理解。
 (4)集體惰性(I’inertie collective)對一切語言創新的抗拒。語言乃是每個人每一時刻所參與的中介。但是符號也因為是連續性,所以總是處在變化的狀態中。符號變化的原則乃是建立在連續性原則的基礎上。

2.研究符號學的具體範圍,我們可以藉著J. Culler的歸納來說明:
 (1)它應該直接研究溝通中約定俗成的符號系統,例如各種符碼(codes)。
 (2)符號學要研究的是一些不像語言但又是一種符碼系統的社會活動,如各種儀式、飲食與服飾習慣等等。
 (3)研究社會學或自然科學的記號,但不是符號本身。

3.美學符號本身就是正在變換、擴大、修改自己的過程中。


美學訊息的編碼化
1.具有美學功能的訊息首先乃是關聯於期望系統,這期望系統由符碼所表現並且由符碼模擬兩可地結構。

2.當訊息越複雜、以及它的美學性越強烈時,它的分析就越複雜並且延展在不同的面向。艾也將這此面向分為五部分來說明:
 (1)在能指的使用層次上,因為訊息的過多,訊息本身就顯得多義性。
 (2)在所指的層次上,訊息也顯示出過多的現象。每一個主張墜擁有它的誤解性。
 (3) 在定義的層面上存在一個資訊,也就是我們已經習慣於,定義在另一種方式下被實現。操作過程新鮮性馬上阻止我們認識被指示的所指。
 (4)在譬喻的、神秘的子符碼層次上,存在一個資訊,也就是修辭學上的期望系統。
 (5)在風格的子符碼之層次上,也存在一個資訊。即期望系統,它在風格習慣的結果當中作為規範。

3.胡塞爾<<邏輯研究>>一書所能交代我們的也許是,「符號學的意義就是知覺經驗的社會編碼化,這知覺經驗就是現象學的擱置所必須帶回到原始的形式中的知覺經驗。」現象學的擱置應該將知覺再次地放在詢問者面前,它不再作為可以解碼的訊息,而是作為相當多義的訊息,就像美學訊息一樣。

沒有留言: